北汽集团2021年营业收入超48176

本报记者尹丽梅童海华北京报道

“年,北汽集团坚持‘高新特’发展战略,深化企业改革,埋头科技创新,取得阶段性成绩。BE21平台ARCFOX极狐阿尔法T车型电子电气架构技术授权斯太尔(美国),实现中国自主新能源车企新突破;极狐智能超充开启,形成基于用户场景的正向设计标准;北汽新能源电动汽车三电平台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汽集团旗下零部件企业海纳川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控,推出新一代智能天窗;集团及所属企业新增专利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38%,完成专利授权件,授权发明专利占比18%。”

7月8日,北汽集团发布的《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阐述了上述信息。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报告》从企业管理、科技创新、品质经营、绿色发展等方面,详细总结展示了年北汽集团在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战略转型实践与成果。

“年,北汽集团立足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高端制造业发展,不断夯实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我们抓好‘电池、电驱、电控’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核心产业链建设,氢燃料商用车技术持续领跑国内市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实现输出海外,魔核动力平台1.5T发动机斩获‘中国心’十佳发动机大奖;另一方面,我们推动大数据、智能网联、新材料等新兴技术与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带动公司价值链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持续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极致的服务。”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表示,年,北汽集团将积极应对芯片短缺、政策变动等复杂形势,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开拓未来,更好地尊重用户、市场以及规律,做强、做优、做大主营业务。

行业地位进一步夯实

提起北汽集团,大众并不感到陌生。作为中国主要的汽车企业之一,北汽集团起源于年成立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总部位于北京,现已发展成长为产业链涵盖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制造、汽车服务贸易、综合出行服务、金融与投资等业务,年营业收入超亿元,世界强排名第位的大型企业集团。

经过64年的发展,目前北汽集团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轨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报告》显示,年,北汽集团全年整车销量.3万辆,营业收入超.6亿元,利润增长率达10.34%。

其中,北汽越野车全年销售超3.2万辆,同比增长16%,稳居中国越野车市场头部阵营;福田全系列车型出口连续10年位列行业榜首;北京奔驰全年生产超57万辆,全新电池生产线建成并投产;旗下海纳川、北汽鹏龙公司各项指标按期完成。

根据《报告》,年,北汽集团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北汽自主金字招牌。年,北汽集团旗下整车企业共上市20余款全新及改款车型,主要乘用车产品在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碰撞安全性能测试中均达到较高安全水平。

与此同时,年,北汽集团还发布了《客户满意解决方案》,对售后服务类等七大类37项具体问题,提出了业务优化和问题解决方案并建立长效机制;旗下极狐汽车核心15城的直属团队利用建桩、上门维修、充电等触点覆盖用户用车生活全场景,确保“5分钟响应、2小时救援、直属团队第一时间接单”,并取得了全年五星好评4.99分的好成绩。

近两年,中国汽车产业面临复杂的发展环境。面对这样的现状,年,北汽集团继续在合资合作、产业联盟、供应链优化等方面发力,在全球疫情反复、产业链供应链紧张环境中同舟共济、共赢发展。

年,北汽集团启用戴姆勒北京全球研发中心,并持续推进北京奔驰新能源产品导入和生产线的升级改造;福田比亚乔第辆NewPorterNP6产品面世,并且其在欧洲市场的规模正式迈向万辆大关;海纳川公司立足国际化、综合性发展,用一流的产品和技术为全球40多家知名整车企业提供配套保障服务,位列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前50;推出“i北汽”营销服务平台,通过APP和小程序等,为经销商推出线上购车平台,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长期以来,北汽集团以打造领先的自主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行稳致远的基石,已构建起整车研发(含自主品牌乘用车、自主品牌商用车和合资品牌)、零部件研发和前瞻技术研发体系,截至目前已拥有余人研发团队,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超过30%;据悉,“十三五”期间,北汽集团研发总投入近亿元,四次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电动化进程加快

作为国内车企“领头羊”,北汽集团坚持乘商并举,在国内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

根据《报告》,北汽集团旗下高端智能纯电汽车品牌——极狐汽车在报告期内推出了第3款车型: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作为“智能驾驶第一车”,该车的自动驾驶硬件架构能力表现较为优异;搭载了3颗激光雷达、34个高感知硬件、Tops算力;并且搭载了自主“麒麟芯片(车规级)+鸿蒙OS”打造CDC智能座舱平台5G模组网联技术,将智能驾驶带上新高度。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北汽集团坚持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线并举技术路线。

记者了解到,年,北汽集团持续构建完善的企业生态体系,多管齐下,打造绿色“北汽方案”:聚焦“三电”核心技术,实现“电池、电驱、电控”自主可控,推出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北京EU5PLUS、福田欧辉氢燃料电池客车、北京奔驰全新EQA和EQB、新一代梅赛德斯-奔驰EeL插电混动、北京现代途胜L混动等新能源车型;北汽福田推出国内首款续航超公里液氢重卡;移动出行战略品牌华夏出行服务业务注册用户累计万人,累计行驶里程10.42亿公里,累计减排24万吨;2万辆北京EU5换电出租车在京交付,并在北京五环及重点地区建成座充换电站,投入运营座换电站,覆盖北京五环区域、大型居民区、通州副中心周边、机场周边等区域,可实现城区范围服务半径2.5公里。

“年,北汽集团始终坚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旗下纯电动乘用车累计行驶里程亿公里,综合节能减排万吨,年累计‘油改电’出租车推广超2.2万辆,新建充换电站22座,累计建成座。同时,北汽集团也着眼打造低碳生态价值链、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数字化管理、VOCs治理等措施,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生产制造,探寻更为全面的绿色发展。”姜德义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智能网联方面,北汽集团自主掌握感知、决策和执行系统关键技术,已布局车规级芯片的投资和研发,提升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围绕智能技术创新深耕自主研发能力,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EEA3.0、基于鸿蒙OS的智能座舱亮相全国双创周;基于用户需求的OTA迭代升级7次;5G通讯上车;极狐智能超充开启,形成基于用户场景的正向设计标准。

一系列核心技术和关键能力的布局,让北汽集团在智能网联的赛道里跑出了“加速度”。

而在数字化工厂建设方面,据悉,北汽集团旗下北汽蓝谷镇江制造基地,依托自动化技术,可实现“黑灯生产”,焊装车间视觉监控设备,可实现车身尺寸、涂胶质量和工艺参数的%在线监控;北汽福田在全价值链打造数字化智能运营体系;北汽越野车挖掘客户需求,建立“虚拟工厂”,应用数字化技术打造质量竞争力,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北京奔驰依托数字化技术,持续开展数字化、柔性化生产,打造卓越产品,稳固三叉星徽在豪华车市场的头部地位。

北汽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始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及产业化的车企,并突破了大功率石墨板燃料电池发动机设计关键技术,荣获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迄今为止,北汽集团已获得35项燃料电池领域相关专利,其中发明授权7项,参与编制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0项,在国内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产业化。

商用车全系发展的北汽福田,在新能源领域已获得专利多项,通过了国内首次氢燃料客车碰撞试验,继续领跑行业。记者了解到,报告期内,北汽福田推出了国内首款续航超公里液氢重卡;多种氢燃料驱动形式的系列重卡,覆盖牵引车、专用车、自卸车等细分市场;福田欧曼智蓝换电重卡两年前就已在北京密云投入运营,目前已实现规模化应用,并覆盖全国各区域港口、钢厂、倒短运输等场景;北汽福田与中石油合建的首座加氢站投入运营,推动中国氢能产业发展。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链企业正在积极拥抱“新四化”浪潮。近年来,在“新四化”发展方面,北汽集团不断加强跨界合作,以扩充自己的产业链生态圈。

目前,北汽集团已与华为开展战略合作,开启5G智能汽车时代;与麦格纳成立合资公司,携手打造ARCFOX极狐相关车型;与百度联合开发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Moon;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展固态电池汽车技术的研究;与滴滴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与京东围绕汽车与出行场景,在车联网、金融服务以及采购合作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中国石油强强联合,共建首个加氢站投入运营,优先服务冬奥,助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北汽集团还联手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北汽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聚焦“三电”系统的创新和研发,推动行业技术发展。此外,北汽集团也与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发上线氢能及燃料电池全链大数据监管平台,可联动氢能全产业链运营大数据,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升级,助推“碳中和”目标实现。

(编辑:张硕校对:燕郁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tiana.com/ftjy/11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